今天是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南模动态 >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南模学子在第九届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斩获上海市唯一特等奖!

图片3.jpg

2024年上海市第九届大学生暨第九届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SYPT)于7月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闭幕。我校高二9班汤立祥同学(担任徐汇联队队长)和高一9班刘博宇同学代表徐汇区联队在高手云集的2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在积分赛中始终保持第一。在决赛中,他们面对上海中学和传统强队黄浦联队,依然临危不乱,大方自信汇报展示课题,现场10位专家给出了8个满分,取得了上海市唯一的特等奖。上海科学院院长孙真容教授亲自为他们颁奖。同时汤立祥同学还获得了上海市唯一的“最佳正方”,这是我校汤立祥同学第二次作为队长带领徐汇联队蝉联该比赛特等奖,并再次作为优秀选手接受主办方的采访,在此对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

图片1.jpg

图片2.jpg

SYPT仿照国际著名物理赛事“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IYPT)”,是一项集实验探究、理论应用、辩论比赛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比赛,每年会从生活中选取十多个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选手需要就每一个课题从建模、理论、实验等方面进行充分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并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展示,是极具挑战性的比赛。

图片5.jpg

在本届的SYPT比赛中,徐汇区联队5人(分别是来自南模中学的汤立祥、刘博宇;市二中学的叶泽林、常天健;南洋中学的余清颖)在赛场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不仅蝉联了特等奖,也在四个单项奖中收获了“最佳正方”和“最佳评论方”两个单项奖。

图片4.jpg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高校组特等奖领队是毕业于我校2023届物理竞赛班,目前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陈云柯同学,这也体现了物竞班的传承。

图片6.jpg

接下来让我看看两位获奖同学的感想:

汤立祥:

相比于传统纸笔竞赛,SYPT是一项更有挑战性的比赛,无论是从复杂混沌的物理问题中理清影响因素,还是巧妙设计实验装置做出想要的实验结果,都是十分困难的。

比如我的其中一个主课题是“乒乓火箭:将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容器中,如果杯子被释放,乒乓球将会被弹射到极高的高度。请问用最多2升水能达到最高多少高度?”乍一看,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但当我去认真研究不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时就困难重重。怎么释放杯子?装多少水合适?怎么样的杯子形状、材质才能保证不碎?要从多高释放?怎么从理论上进行计算?看似简简单单几行题文研究起来却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

图片7.jpg

在五月区队选拔之后,我荣幸地被选为队长。此时,我肩上的任务重大,除了继续完善自己的课题之外,还要关心承担其他课题遇到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在理论、实验等多方面进行修改。同时,作为队长,我也不断组织大家训练在赛场上的应变能力。尽管我们只有5人,既要想好怎么作为不同的阵营锻炼辩论技巧,还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一个逻辑清晰的ppt,在训练时我将组员分为1名正方、2名反方、2名评论方,虽然我们常常会变得手忙脚乱,但在连续十天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我们在面对对手时更有信心,也增加了我们队员之间的默契。

很快,集训的日子一晃而过,大家期待已久的比赛正式开始了。

第一天上午的比赛,我就作为正方代表对自己的“乒乓火箭”课题进行了展示,最终获得了5位评委老师分别给出的8、9、9、9、9的高分(9是满分),打响了开门红,也同时基本锁定了最佳正方的奖项。

 一天的比赛跌宕起伏,我们并不知道分散在8个赛场的其他队伍的表现和积分,所以到了晚上,大家都必须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帮助队友准备好还没有展示过的不是自己完成的课题,为第二天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图片9.jpg

 所幸,经过一天半的比拼,我们最终以积分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到表演赛即最终决赛,决赛在华师大光学大楼的报告厅进行,面对场上传统强队黄浦联队和学霸云集的上海中学队以及场下100多位观众,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但作为队长的我必须保持镇定,才能带领全队自信坚定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第一场比赛我身先士卒作为课题“液滴显微镜”的正方代表,从容地应答反方和评论方的提问。如对LED的单色性质疑、手机像素的整齐性等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回答。最终10位评委老师中的8位给出了9分满分的超高分。

后来我的队友分别担任评论方,就双方讨论时都忽略的实验方法与物理本质进行提问;作为反方时,就正方“光电效应”解释与结论中“最优波长”的矛盾,指出正方理论建模中的错误,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我们以远超其他队伍的总成绩,夺得了比赛第一名!

图片12.jpg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每场比赛结束之后,常常会有其他队伍的同学和我们一起讨论题目,交流见解。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便成了朋友,非常有幸能遇到同样怀揣着对物理的热爱与最纯粹的探究精神的知己!

 刘博宇:

前不久, 我们和市二、南洋中学的另外三位同学代表徐汇区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每个队员和带队老师辛勤付出的果实,也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远超高中生知识储备的那12道赛题是12座险峻的雪峰,但攀登者不会在意脚下的坎坷,他的心中,只有那攀顶的坚定目标。于是,他一步步地向上走去。

在备赛过程中,我们饱尝艰辛。时常是实验中测不出一组完整数据,抑或是发现理论和实验无法对应,亦可能是因为没有考虑重要参量而前功尽弃。但我们是险峰的攀登者,我们将这些挡路石视为成长的基石,从失败中反思自己疏忽之处,从而窥见成功的影子。

做实验本就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从中收获了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我所负责的其中一个课题是“电荷测量计”,是利用带电悬球在电场中的偏移来测量电荷量。看似简单的实验,“无现象”却如梦魇一般缠绕着我们。但困难常常能助推成长,我们不仅探究了不同的悬线产生的实验效果,还参考库伦等先辈科学家所发明的“光杠杆”方法,创新性地设计出了我们自己更稳定、更有效的微小放大的办法。最终,实验数据与理论拟合相当好,那一份特别的成就感也在心中油然而生。

图片13.jpg

在徐汇区联队中,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我们从12个课题中选出的那10个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尤其是来自我们的队长汤立祥,无论其他队员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无条件地给予援助之手,无论是繁琐的实验,复杂的理论推导,甚至是各式各样的代码问题他都乐意效劳。在临近比赛的昼昼夜夜,我们一起模拟比赛,绞尽脑汁思考可能存在的质疑点以及其应答对策,丰富我们的问题库。临近比赛的时候,每一个赛题都写满了20~30个问题,这让我们面对赛题时无论作为正方、反方还是评论方呈现,都能有备而无患,从容应对。我们作为个体,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成就这个集体。

图片14.jpg

正式的比赛终于到来。昔日的准备都厚积薄发。面对赛场上未能预料到的突发情况,我们紧张地互传纸条,给队员重要提示,为队员加油鼓劲。我们专注于看脚下的路,不知不觉便已到达了顶峰。

比赛带给我实验的乐趣、物理的魅力;比赛更带给我团队的温暖、队友的鼓励。最高荣誉已然斩获,探索物理的道路依然漫漫,只不过这一次,我们将会是携手同行。

             

 

 

 

 

供稿人:张颖筝

审稿人: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