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物理学会公布了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获奖名单,我校学子再创佳绩,荣获上海赛区:一等奖4人(全部进入上海前50)、二等奖5人、三等奖5人,其中有7人入围实验赛,一等奖人数和入围实验赛人数均位列上海第四。
已进入交大的物竞班学长和今年参加实验赛的同学合影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高三(9)班汤立祥
高三(5)班陶炫宇
高二(9)班陈镱扬
高二(8)班施季安
二等奖
高二(9)班严境随、刘博宇
高二(7)班黄聿鸣
高一(9)班张家宇、彭子坤
三等奖
高一(9)班陈建成、杨贝乐
高二(5)班曹元浩
高三(9)班符敦栎
高三(7)班熊子恒
让我们来看一下荣获一等奖的同学们的获奖感言吧:
汤立祥:
在今年的高联中,我获得了省一(上海赛区23名)的成绩,虽然说没有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与一年以来努力的方向,但也收获颇丰。回想过去两年,我在南模这样一个非竞赛传统强校中从一个连F=ma都不会的懵懂小白逐渐努力成长为一位在上海赛区乃至寒假泛珠全国赛都能排上名号的选手,感谢初来南模时学校愿意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尝试竞赛的机会。
在过去的高二这一年中,我在普物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四大力学的基础知识,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突破了困扰自己很久的瓶颈: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面对自己没有见过的新模型时也能沉着思考。在这期间,我经历过许多艰难失落的时刻,但更多的是感动喜悦的瞬间。每当遇到一道设计巧妙,洞见深刻的物理题时,我总会为之一喜;当一开始自己总是在计算中出现低级错误到后来可以一遍算对一道非常复杂的计算题,我都会兴奋上大半天。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张颖筝老师与一起努力的同学们在我遇到坎坷时一次又一次给我指明方向!未来,我会坚守对物理的热爱,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
陶炫宇:
很难想像两年前的我,究竟怀着怎样忐忑的心情加入了南模物竞。我在数学竞赛的选拔考中落选,所幸物竞没有门槛,让来自平行班的我也有了参与学科竞赛的机会。
路遥知马力,寥寥几周,参与物竞的人数锐减,对高等数学的欠缺,让这门学科对我们这些初学者很不友好。纵然如此,我仍然不想放弃,因为在这里,我不仅能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找到展现自己的舞台,更能看到自己与他人间的差距。
时光荏苒,一年很快过去。我收获了泛珠力学一等奖、物理碗金奖、南模赵型奖等奖项。在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入围实验,获得二等奖。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我就遇到了瓶颈,这使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课内成绩也不如人意,压力像无形的大山笼罩着我。是继续?还是放弃?面对质疑,我仍然选择坚持下去。
在新的一年里,我完成了《国培》、《难题集萃》等书籍,巩固了普物知识,同时学习了四大力学来开拓眼界。为了锻炼自己面对非常规卷子的心态,我选择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在暑假里完成了一套又一套全国各地的模考卷……在最后冲刺阶段,更是每天学到深夜才离开校园。
虽然一路走来,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今年开学,我收到了北大卓越测试的邀约,更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荣获了上海赛区一等奖,上海市第33名的好成绩。能跻身前列,和四校的同学“分庭抗礼”,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兴趣和坚持。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物竞两年的磨练,让我明白了只有拼尽全力,才会不留遗憾。在此感谢在南模物竞遇到每一位同学,是每一天的切磋、陪伴以及协作让我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特别感谢张颖筝老师,是她把我领进了物竞大门,让我看到了自己无尽的可能!
施季安
在今年的物理高联中,我荣获了上海赛区一等奖,内心充满感慨与感激。作为高二的学生,回望初入高中的自己,我完全是物理领域的门外汉,对高中物理知识知之甚少。面对是否加入物理竞赛班的抉择,我满怀忐忑,特地向竞赛张老师请教,询问自己这个“物理新手”是否还来得及。张老师坚定地回答:“不晚,虽然道路艰难,但只要你跟着进度,脚踏实地,定能学有所成。每年南模物竞队有学长的成功先例,你也要相信自己!”就这样,我踏上了物理竞赛的征途,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了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物理竞赛成为了我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这一年多来,从最初对物理概念的懵懂无知,到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在这段学习物理的旅程中,我最感激竞赛指导张老师,您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方向,您的鼓励支持让我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勇敢面对。
省一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物竞天团共同奋斗的认可。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南洋模范中学为我提供的广阔平台,感谢竞赛教练的辛勤栽培,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鼓励与支持。这段竞赛学习的经历,定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陈镱扬
在今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回想过去,我从一个对微分方程一无所知初出茅庐的少年,到现在熟练掌握比耐方程等种种运算技巧的省一,内心百感交集。这不仅源于自身的努力,更加归功于老师与学校的培养。
一年前,我通过自招进入了南模参加了南模物理竞赛课程,张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没有基础而把我拒之门外,而是在两个月的集训中让我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虽然去年没有在复赛中取得任何成绩,但是依旧为我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开学以后,学校还请来了来自外校经验丰富的外聘教练帮助培训,提供了大量高校的比赛机会让我积攒了不少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成为了我获得一等奖路上的重要助力。当然,我更想感谢物理竞赛班中良好的学习氛围,跨年级同学间的良性竞争与相互督促,学长平易近人的关心与帮助,都使我得以克服学习途中的困难与挫折走到现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省一只是路途终点处的赠礼,真正重要与值得珍视的是一路上的经历与感受。
希望物理竞赛的学习能让你们成为有主见、有创见的求学问者,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始终有所坚守,有所追寻,把奥林匹克精神带进你们未来生命的每一天,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供稿:张颖筝
审稿: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