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下午,南模中学数学组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学术节教学展示活动。组内两位教学骨干带来了两节富有深度、充满启迪的数学课,来自徐汇区各高中的数学老师们观摩并参与了课后的教学研讨。
首先,白云老师的《A4纸的变形魅力——立几模型的探索》这一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对折纸活动的热情以及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以A4纸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多样化的四面体。在折纸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度量计算”的探索立几模型的过程,同时也感悟到“特殊到一般、类比迁移,逆向应用”等思维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随后,张园老师的《函数的应用——用函数观点求解方程》这一节课,教师回归教材又重组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定义、温故知新生成定理、实践新知应用定理”三个教学环节,采用“定义辨析、例题变式、多媒体交互”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函数零点概念和存在性定理进行了深度探究和透彻理解。
在之后的教学研讨环节,执教老师先分别对两节课的设计意图和与会教师作了交流。然后,数学组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分别对这两节课作了点评。金振华老师认为,白云老师的课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以开放性问题“A4纸如何折成一个四面体”为教学主线,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感性的教学素材中自主提炼理性的数学本质,使知识和方法自然升华为思想,起到了“以一抵百”的教学效度。高俊翔老师认为,张园老师的课深入浅出,从概念生成到概念辨析,再到规律探寻,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运用多媒体软件对学生答题情况实时反馈,有效扩大了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范围,实现了生生之间思维碰撞的高度。
接着,徐汇区教研员李幸老师结合这两堂课,对本次学术节主题“创新情境”和“生本化课堂”进行了解读,并对两堂精彩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指出,这两节课彰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能够充分展示自我,积极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平台。这种做法有四个显著优势:(1)增强学习动力;(2)促进深度参与;(3)启智提能;(4)延续学习热情。
最后,教研组长张珺老师小结道,本次研讨活动两堂新颖而独特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我校数学教师在教育创新探索路上的勇气和活力。她还鼓励老师们能利用好南模中学的生源优势,大胆实践,让学生在“不一样的好”中迸发无限创新的可能,使课堂成为滋养智慧、培育能力的沃土。
撰稿:周君铭
审核:张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