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南模动态 >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南模中学举行“双新”实践项目子项目结题会

_NMF1455(1).jpg

2025年1月14日中午,市级“双新”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国家课程生本化实践研究》子项目结题会在南模中学红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李啸瑜校长出席会议,姚虹副校长主持会议,五个子项目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各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姚虹副校长首先回顾了项目的核心目标与内容,强调了本项目对于南模中学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五个子项目针对“双新”实施中难点问题,围绕“生本化实施”,从数字化赋能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个子项目的教师代表对各个子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

◆张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通过结合学校课堂录播系统与AI分析技术,可以动态识别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通过语音识别分析教学内容与重点,为教师教学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AI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案例,对课堂语言、课堂提问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评估。并以语文项目化学习为例,建立了课堂教学的多个维度的评价量表,通过一次辩论会的课堂教学展示了子项目的实施成果。 

◆周君铭:《数字化支撑变革教与学方式——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

通过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项目全面、科学、系统地采集了教与学数据。为化学生成绩统计与展示,采用饼状图与雷达图直观呈现成绩分布。依托分析系统,精准定位临界生与波动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平台与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实施阶段化、多元化动态评价,全面跟踪学习成果。大数据分析追踪成绩变化趋势,构建个性化成长轨迹报告,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特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夏运:《数字化支撑变革教与学方式——教学应用场景建设》

项目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旨在通过虚拟现实交互增强教学质量。依托学校信息化设备,构建VR实验室,更新高中物理、化学学科实验内容。对于操作繁杂、周期长、有毒有害的实验,虚拟软件辅助效果显著,提升学科理解力、课堂参与度及信息化教学水平。以物理折射率测量、化学气体制备为案例,VR技术使抽象原理可视化可操作,助力学生理解知识。此创新为学科教学融合提供新视角,增强教学效果,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李佳倩:《数字化支撑变革教与学方式——校本资源平台建设》

项目聚焦双新分类聚集,数字化整合学科资料,构建南模特色校本共享资源库。英语学科备课组长细化上传各年级教学资源,丰富资源库内容。信息技术学科则致力于校本题库建设,建立覆盖所有单元的练习题,并在课堂上多次实践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精准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已使用C30智慧教学软件整合资源,多学科协同努力,共同推动资源共享与学科发展。 

◆俞颖杰:《“双新”背景下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素养模型构建及实践研究》

南模中学秉承青锋精神与模范追求,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依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课题组构建了涵盖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9大领域的素养模型,并明确各素养内涵。以物理、历史、体育、艺术四学科为试点,通过8个课堂教学案例,围绕素养模型审视单元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践,落实育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素养模型,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了学校在双新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实践。 

李啸瑜校长在听取了各项目组汇报后,做总结发言。首先对各项目组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承担市级“双新”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南模中学来说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李啸瑜校长强调,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运用则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她鼓励教师们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既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又要精通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成为既有技术又会教学的优秀教师。李啸瑜校长希望各项目组完成好项目结题相关工作,并继续深化项目研究和实践探索,把落实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总结经验、提炼成果,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结题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南模中学在“双新”推进中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成果,也彰显了学校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转型的决心和信心。未来,南模中学将继续聚焦核心素养,深入推动国家课程生本化实施,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懈奋斗。

 

 

 撰稿:狄元丰

审核:姚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