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语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室 > 语文

【语文】立足学情,把握路径,学以致用

2021年12月2日下午一点十五分,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学术节教学及研讨活动在大微格教室举行。会议全程通过腾讯平台现场直播,上海市徐汇区教研室的各位专家、南模中学的各位语文老师围绕主题展开了授课、听课、评课活动。

第一节课由南模中学徐晶老师授课。徐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体察人物,建构读法,学以致用——<红楼梦>人物形象探究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在必修下册已经有过涉及,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已有初步研读,但徐老师发现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呈现出直觉和感性的特征。立足这一学情,她选取了薛宝钗这一人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了三项教学活动,在发展式阅读、对照式阅读、理论式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理性辩证思考能力。

1.jpg

(徐晶老师授课)

徐老师授课后,刘斐老师紧接着进行了《百年孤独(节选)》授课。本课通过解读隐喻,给予同学们打开文本的钥匙。刘老师从同学们的预习作业中提出的十几个问题入手,引导同学们聚焦核心问题——丽贝卡为什么在食土癖痊愈后又患上了失眠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逐步拆解问题,行成问题链,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后刘老师进行了阶段小结,提炼解读隐喻的方法策略。最后请同学们运用阅读策略分析丽贝卡之谜,完成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行成阅读现代派小说的策略。

2.jpg

(刘斐老师授课)

课后,南模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熊梅玲老师主持了教研活动。首先,两位开课老师就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了说课。之后,南模语文教研组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施海红老师点评徐晶老师,她从课标入手,对考试说明中关于综合探究活动的要求进行了解读:徐老师的课通过了研习体会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郑伟平老师点评刘斐老师,刘老师的课通过解读隐喻,把握核心问题,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实践性、建构性、层递性,为同学们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范式。之后,南模中学语文组内的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点评。

3.jpg

(教学研讨活动)

组内互评后,徐汇区教研室上官树红老师和程元老师也对本次授课进行了点评。上官老师从应考的角度,分析了徐老师本堂课的综合性:既是情境的综合,也是学法的综合,并强调了学习小结的重要性:这正是对同学们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培养。程元老师补充了刘斐老师之所以把问题探究放在课堂上进行的原因,《百年孤独》这节课帮助学生们建构了全新的经验:隐喻如何理解、问题如何拆解、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如何展开。

4.jpg

(教学研讨活动)

最后,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也通过视频连线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点评。围绕价值与启发,步老师说两节课虽然内容不同,一是西方现代文学、一是中国传统文学;课型也不同,一是起点课,一是复习课;但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都是基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都基于对文本本身的细读分析,都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步老师说,阅读写作中可以适时借助文艺理论知识和相关学术理论,使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背后的情感主旨,提升学生的认识。

5.jpg

(步根海老师点评)

“双新”背景之下,教师是“双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知识建构、问题解决的引领者。在市区教研室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南模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力求通过立足学情,把握路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巩固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培养理性辩证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双新”改革落到实处。

撰稿人:南模中学王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