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教工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工团

【教工团】聚焦真实情境 彰显青年风采

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分享、共同成长的有效平台,促进双新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切实提高,近期我校举办了新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囊括多个学科领域,青年教师们在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细致打磨后,向大家一一展现了他们的课堂风采。

图一.jpg

【图一】王梦迪(语文)

王梦迪老师依据单元研习任务,基于此前学生对小说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创作方法的初步了解,展示经典小小说作品,引领学生分析、归纳小小说的写作特点,并将其付诸实践,以读促写,对自己撰写的文本进行打磨,从而提升了学生小说鉴赏与写作能力。

图二.jpg

【图二】周君铭(数学)

周君铭老师从学生们近期遇到的一道典型例题出发,引入“卡西尼卵形线”这一新概念来再探圆锥曲线的研究方法,以曲线的定义为基石,分析其方程、图像与性质,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图形画法的培养,并补充介绍了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成就,既解决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又在无形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图三.jpg

【图三】王丹琳(英语)

王丹琳老师依托节日,用一个礼物引出描述性写作的主题。首先明确了描述性写作的目的,再通过一串问题链,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五个维度再创作,在写作实践中内化相应的技巧。最后以小组讨论、修改、分享的形式收尾,将本堂课的所学化为所用,增强了学生的描述性写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图四.jpg

【图四】唐佳颖(英语)

唐佳颖老师结合时下热点与课本内容,围绕人类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以《A Day In The Life of A Digital Human》这一语篇为抓手,不仅通过课内的阅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了大量与现代社交媒体相关的实用表达,同时补充学生录制的视频,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探讨社交媒体带来的困扰,从而审视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引导学生成为更理性的当代数字公民。

图五.jpg

【图五】房伟伦(化学)

房伟伦老师将整节课设置为一个情境,用“元素周期表的音律-什么音律-律从何而来?-如何律动科学”几个问题驱动课堂,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元素性质的规律与原因进行自主探索,帮助他们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与分析、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多方位能力。

图六.jpg

【图六】胡玥胤(生物)

胡玥胤老师以“水稻增产”作为专题复习主线,引入光呼吸、C4植物光合作用的新材料与相关科研案例,设立多个情境对提高水稻光合产量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达到了等级考复习课的基本目标之外,还锻炼了他们获取新知识、建构模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图七.jpg

【图七】余晓雅(生物)

余晓雅老师借用苏炳添破亚洲男子百米记录引出腓肠肌收缩问题,从探究ATP的功能、结构到ADP与ATP之间的相互转换展开论证式教学,图文并举,网罗证据,既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ATP的相关知识,并加强了对他们内在科学思维的训练。

图八.jpg

【图八】荆芳(生物)

荆芳老师以萤火虫发光为引,设置一系列问题构成问题链,借助实验视频与设计带领学生由具体现象的观察、分析上升到抽象知识的理解、掌握,逐步探究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并发展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图九.png

【图九】侯玥(地理)

侯玥老师由中外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导入,为学生明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与特点,再以去年的云南春夏连旱为实例,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带领学生逐步探究这一地区旱灾发生的自然条件与人为原因,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完成对洪涝灾害的类比分析,最后让学生提出合理适切的防灾减灾对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十.jpg

【图十】李佳倩(信息)

李佳倩老师以全国部分地区2020年10月的天气数据入手,通过数据呈现出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数据整理的目的与意义,由此引出使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的方法,再结合数据中存在的重复值、缺失值和异常值三个问题情境的实践探究,带领学生找到恰当的处理方法,让他们深刻体验到了数字化学习具备的优势与乐趣。

图十一.jpg

【图十一】张碧君(艺术)

张碧君老师用看字配图游戏开启整节课,运用联想、发散、归纳等方法引领学生们了解装饰运动诞生的时代背景、风格成因、表现方式与艺术特征,最后通过为上海经典装饰艺术建筑定制相框这一手作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艺术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

 本次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虽然跨越多个学科,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但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设置了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来导入、引领课堂,充分体现了“双新”课程要求下,教师注重学生课堂自主研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积极探索。

撰稿:教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