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感受美
时间:2021年3月8日
主持:高二(1)班 张浏琦
发言:范依琳老师
颁奖:浦正权副校长
地点:篮球场
主持稿
【鞠躬】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___高二(1)___班__张浏琦__,今天的升旗仪式由我为大家主持。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立正,升国旗,奏唱国歌。升校旗。
(升旗)
礼毕,跨立。
【串词1】在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时节,三月,伴着红雨桃花,十里柳影飘然降临。三月的美在空气中晕开,我们在生活中,从生命里细细探寻。
美是不同艺术形式的外在体现,艺术是对外在美的一种合理补充。
下面有请美育老师范依琳老师发言
【内容一】范老师发言
【串词2】感谢范老师。尼采说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真相击垮;舒曼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我们的同学在或是宛转悠扬或是动人心魄的音乐声中谱写美的序章;塞尚说素描和色彩将感受与直觉具象化,我们的同学在色彩斑斓里融入思想与情感,感受美和精彩。在过去的一年里,南模中学有多位同学在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荣获佳绩,他们是:
高一(2)班 罗婉怡、高一(2)班 杨振霆、高一(2)班 童睿祺、高一(4)班 李昊东、高一(6)班 石一淳荣获2020年徐汇区中小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声乐、戏曲、弦乐)中学组 一等奖。
高一(7)班 殷紫珵荣获2020年徐汇区中小学生阳光天使杯比赛绘画中学组 一等奖。
高二(1)班 高文景荣获“光影徐汇”2020徐汇区学生摄影作品线上展示活动中学组一等奖。
高二(6)班 刘欣一 荣获2020年徐汇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上海四中杯”管乐专场铜管高中组 一等奖。
高二(2)班 奚梓晗、高二(6)班 刘哲豪、高二(6)班 刘欣一、高三(5)班 潘越彦彦荣获2020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西乐比赛(木管、铜管、弦乐)高中组金奖。
有请以上获奖同学上台领奖,有请李啸瑜校长为他们颁奖。
【结语】感谢李校长,再次祝贺获奖同学。“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让我们陶醉于这般春色的同时,更多地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祝我们美丽的女老师们,节日快乐!
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美从何处寻
范依琳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有机会以“美从何处寻”为题,与大家做一个愉快的分享。
从苏格拉底的感慨“美是难的”到宗白华的疑惑“美从何处寻”,无论是宏观层面对美的内涵的思考,还是微观层面越来越丰富的呈现在大众面前的美的多样形式,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从未停歇追寻美的脚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不同形式的美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思考:美是什么?美从何处寻?
本学期第一节美育课,当我走进任教班级的教室,我惊讶的发现黑板报的主题为“发现身边的美”,“美”这个词让我倍感亲切,“身边”这个词让我找到了答案:“美从何处寻”?“美就在身边”!
那么如何寻找身边的美呢?这里有两条途径供大家参考
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寻美的第一途径就是发现。作为审美主体,我们每一个人,留意身边的美,于是你会发现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学科美……等等诸多的美,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无处不在。
发现美,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寻找,更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拥有美的感受力和体验力,与不同形式的美产生共鸣。
第二条途径是涵养。我们每个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客体,因为我们也是别人的审美对象,我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的”,这“美”是指外貌形体的美,更是落实在每个人皆可为的,我们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中:当我们在校园里,近距离相处时:
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个侧身避让、一个点头致意,自然地、亲切地、真诚地、浅浅地、轻轻地、淡淡地、得体地````` 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拥有一颗求美、爱美、向美的心,涵养自己独特的“美的气质”,这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优势。
一方面,我们努力伸出了自己所有的触角,从周围汲取美好的信息滋养自己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向周围传递、释放最美好的信息。
这样的交互、流动、浸润,生成一个优雅的环境,生成南模独特的校园文化,它向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展自己潜能所需要的一切。
美从何处寻?发现美的过程,也是涵养美的过程,我们在寻美中成为美丽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