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专项工作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信息 > 专项工作

【专项工作】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南模校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登上新台阶

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创建和谐南模校园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登上新台阶

 

1.             为什么要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在未构建班级文化之前就有文化的存在,只不过这种文化的存在是自发的。事实上,这是一种班级中的“小团体文化”。一个班级中有多少个小团体,就会有多少个文化的存在。这种自发存在的“小团体文化”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文化,因为班级文化并不是各个“小团体文化”的简单相加。班级文化需要有核心、有凝聚力,这样才能团结、吸引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和和谐。“小团体文化”并没有使全班具有公认的价值观念,更没有在全班确立主导的文化价值取向,班级中的学生只是三五成群,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文化上表现出松散的多元文化的杂存状态。另外,这种“小团体文化”在本质上也是没有保证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班级文化需要构建,需要构建一种主流文化来主导全班,需要给全班同学创立一个物质上的协调环境,精神上的共同家园。

 

2.班级文化是什么?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级文化有什么功能?

班级文化一般具有教育和管理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又可分为认知功能、陶冶功能和规范功能。管理功能可以分为凝聚功能和调节功能。教育体现出一种发展,管理则体现出一种规范。班级文化的教育和管理两大功能也是学校工作中教育和管理两大方面在班级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4.我们是怎样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它的“环境”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建设积极健康、并为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班级文化,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于是,2006学年暑期,学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枢纽性抓手来丰富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育人目标的内容与手段,各班在班主任的关心指导下,就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并根据本班的特色和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及共同愿景拟定了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考方案,并于20072月举行了“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启动仪式。20073月正式开始进行“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究,围绕着精神形态、物质载体、特定活动这三方面的10项主要内容来展开,它们是: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训、班徽、班歌、教室的布置和美化、班级爱心行动、班级日志、班级网页、班干部队伍建设和主题班会等,从而形成初步的理念基础和操作模式及方法,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目标。

2007学年在2006学年班级文化建设试验性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努力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做得更深入和内化,继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拟定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9月至12月,学习准备期或者规划期。各班认真学习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并确定本班的班级特色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或者抓手。

第二阶段:20082月至5月,新一轮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启动期。各班展示汇报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规划和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训及教室文化或者教室的布置及美化等。

20086月召开“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推进会。

第三阶段:20089月至12月,各班继续围绕着班徽、班歌、班级爱心行动、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网页、班级日志等内容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第四阶段:20092月至6月,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展示,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和收获。学校及各班对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5.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是什么?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主体性德育研究实践活动,它强调以创造主体性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健全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一是组织学习,形成共识。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组织学习,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形式,明确自己是班级文化的主人和创造者。

二是班长引领,整体推进。学习建立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管理小组,深入班级,集中力量抓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是典型引路,目标导向。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树立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在面上交流。

四是提炼要素,便于操作。经过一轮的实践,我们总结了班级文化建设流程和重点环节,供以后的班级参照。

五是加强研究,深化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研讨。我们采取边学边干,边做边研究的方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要求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将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入班级文化活动的实践之中没,以探求的精神将活动引向深入。

六是争取外援,优势互补。我们将师生的实践之长和专家的理论优势相结合,作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始终处于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状态。

南模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特色。

首先,全校各班,由班长牵头组织全班同学自己讨论、分析本班的特点,确定本班的文化特色,自己设计班徽、班标,体现班级特征,自己编制计划,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有自主发展、创造的空间,有充分显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同时,为了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不仅需要施展个人的才能,更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集思广益,共同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成功需要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的意义,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加了责任感,增强了凝聚力,学会了自律,更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并将之迁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劳动、人际交往……

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为师生创设了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相知相通,情感交融。教师的品格、气质、文化素养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朝气、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感染着教师。他们既悦纳自己,又悦纳对方,在这种温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形成了积极的人际互动,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6.我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感悟和展望

一.回顾两年来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班级文化是切合南模实际的富有成效的德育模式。我们主要以高一起始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有三十三个班级参加。实践证明,营造班级文化活动,不仅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满足了师生成就欲望和发展需要,而且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从本届高三学生开始,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呈现出节节高现象。

二.2008学年可从高一年级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启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开展班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的内容,以便尽快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

三.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年级组和各 任课 老师的积极性,来共创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四.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用课题来引领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

   五.注重创新和不断完善。

   六.做好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与总结工作。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200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