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现代文明

关于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优秀的古典诗文,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从古代走到了今天;她那永恒的魅力和依旧旺盛的生命力,注定它必将走向未来。

优秀的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精英对宇宙自然独特的观照,是他们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是他们丰富的情感生活的结晶。在这古诗文的世界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昂扬精神和坚定意志。这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个性。这里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境界。这里还有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执着追求,有感时伤怀、悲天悯人的深沉忧患,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崇高人格……它集中体现了古代文化精英的思想智慧、理想境界、价值观念等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是传统中国的魂。

优秀的古典诗文也是一个丰富的语言艺术的宝库。不论是“清水出芙蓉”般地天然真率、不假雕琢,还是“二句三年得”般地推敲苦吟、千锤百炼,那一个个浑然天成、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世界中,流淌着古圣先哲的心血,张扬着他们生命的活力。通过那简约含蓄的古代汉语,我们看到了孔子的雍容睿智、孟子的雄辩滔滔,看到了庄子飞扬的哲思、屈原浪漫的才情,我们看到了贾谊的议论纵横、司马迁的古今通变,看到了三曹的刚健风骨、陶、谢的天然真趣,我们还看到了李白想落天外的奇情异志,杜甫感时伤世的博大情怀,看到了苏轼警策旷达的妙悟理趣,看到了关、王的本色当行和花间美人……典雅而精致的古代汉语,最纯粹精微,最富有包孕和想象力,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古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体现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现代汉语和它一脉相承,血气相通,它是现代汉语的渊源所自,是现代汉语的根。

古典诗文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知识、美学和人文价值,决定着它必然地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决定着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上不仅要注重古汉语的基础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发掘、摄取优秀古诗文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高中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这四个层面,并非一定要面面俱到地落实在古诗文教学的每一课时中,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所侧重,但教师应该从整体上对古诗文教学具备这样宏观的认识

第一,大量积累,坚实知识基础。学习古诗文,首先要能读懂古诗文;读懂古诗文,则必须要过语言关。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古代汉语,不仅要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更要在大量阅读古诗文作品的过程中熟悉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相关典故,了解、积累大量的古汉语语言现象,充实丰富自身的文言语汇,培养文言语感和文言思维。高中三年,我们要求学生泛读古诗文作品不少于800篇(包括文言文选段),精读作品不少于100篇;熟读成诵古典诗、词、文(包括选段)不少于200篇,背默名言名句不少于1000句。这是古诗文学习在阅读量上的底线。有这些阅读量垫底,就为古诗文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基。此外,我们不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充实了古诗文学习的内容,加强文言文学习基本功的训练,还开设了“古典诗词鉴赏”、“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讲座”、“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讲座”等拓展课,组织了“古诗文学习兴趣小组”并经常开展活动,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古诗文阅读竞赛——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古诗文阅读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审美悟道,优化思维品质。学习古诗文作品,能够解释其实词虚词,了解其一般的词法句法特点,能大致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并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这只是处于古诗文学习的初级阶段。高中古诗文学习,理应较为深入地贯通其文理思路,较为深刻地把握其主题意旨,了解作品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发掘其深层的思想意蕴,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和审美鉴赏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和学生一起或点评章法、讨论构思,推敲词句、品味修辞,去赏析作品高超的表达技巧;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发掘内涵,提炼主旨,去感悟作品深刻的哲思理趣;或反复玩味,领略其语言的精妙,寻绎其言外之义、意外之旨;或深情诵读,把握其情感基调,体会其情致意趣,感受其意境之美。有时,我们将一些重点作家作品与其他时代或外国的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或从纵向的串联中探索其继承发展的轨迹,了解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通过横向的比照,辨析其相互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凸现作家作品独特的个性。有时,我们在教学中质疑问难,有意识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性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审美悟道,从而优化其思维品质。

第三,求真向善,健全崇高人格。优秀的古典诗文,是“时代的镜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记载了古代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记载了古代文化精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是他们心灵世界艺术的外化,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优秀的古典诗文,我们不仅推崇古代文化精英卓绝的才华和艺术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命运和精神世界。就拿唐诗宋词来说:陈子昂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怆,那一声震撼古今的喟然长叹,令人感动;李白那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热血豪情,那傲岸狂放渴求自由的叛逆的精神个性,令人赞赏;杜甫那悲天悯人感世伤时的忧患意识,那身处“穷年”心怀天下的高尚境界,令人崇敬;苏轼那将“兼济”、“独善”有机融合的超然智慧,那历尽坎坷而旷达泰然的生命意识,令人折服;辛弃疾那“气吞万里如虎”的爱国热情,那壮志难酬摧刚为柔的沉郁愤激,令人慨叹……我们从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体悟着古代文化精英积极的人生智慧和阔大的胸襟抱负,以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境界,健全崇高人格

第四,学以致用,建设现代文明。我们学习古诗文,不是要用四书五经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不是要开口“之乎”闭口“者也”;无论是道家的小国寡民,还是儒家的大同世界,都不再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不是复古主义者,我们是现代人,理应有我们自己的现代追求。古诗文固然是我们的国粹,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难免封建的糟粕,甚至一些历来被认为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有的已不符合当代进步的人文规范的要求,有的更是已滞碍着新的精神、文化的发展。诸如专制思想、等级观念、宗法迷信,以及官本位思想、奴性意识、人治传统,都应是我们批判扬弃的对象。因此,我们在学习古典诗文时,不但要学习其优美的文辞,欣赏其高超的技巧,感悟其精妙的理趣,领略其深刻的思想,更要保持一份清醒,要有一种批判的眼光和反思的意识,要用当代进步的理念对古代作品进行理性的审视,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完善、发展,从而创新建新的精神文明——这才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终极目的。

 

 

 

编者按:在上海市第六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中,我校又有33位同学入围。入围人数在徐汇区高中各个组别中均为第一。在已经举办的五届竞赛中,我校获奖人数在上海市也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上届竞赛我校笔试总分获全市第一,团体赛获金奖,取得双冠王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语文教研室在古诗文教学上的努力和实力。下面是语文教研室主任方力老师对我校古诗文教学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