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系教案设计反思 徐 宁 课题的确定
本节教材是继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点的坐标和曲线方程及曲线性质的方法后要学习的另一平面坐标系——极坐标系。极坐标系不同于直角坐标系,它的引入为进一步研究圆锥曲线的共同特性、研究等速螺线等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极坐标系的引入还说明,解析法所依赖的坐标系不只是直角坐标系,还可以从实践和数学的需要引出其他坐标系。 课堂的设计
根据现代建构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教法如下: 创设适宜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学生对坐标概念的理解,并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坐标应用。 基本概念介绍。较为系统的介绍基本概念,对极坐标这一概念,以及出现的新名词进行解释,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 简单对极坐标的发明者进行介绍,并就极坐标所画出的优美图形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巩固练习一,通过练习一发现极坐标系中点和坐标的不一一对应性,发现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不同。并介绍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极角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极径取负值时所造成的。 五道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方法与过程 提供素材,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由具体实例抽象出一般概念,再运用概念解决更多的具体问题。创设学生相互交流的环境,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分享成果,体验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领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反思与提高
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不是某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训练的过程。本节课仅就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增加了一些数学史的介绍,试着让学生自己用定义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概念引入过程中可以对实例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对求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可以可以补充一个统一的规定。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研究,加以提高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