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研究” 林雪清负责的国家级子课题“地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研究”已顺利结题,地理备课组老师周金萍、何华琴共同参与了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还得到了史地生教研组长武玲玲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教研组内作了交流。 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氛围中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和现实中适合的探究内容 我们尽可能搜集到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及配套载学用具,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并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呈现鲜活而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 在素材的积累方面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指导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素材,拓展学生的探究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进行探究方法训练,为自主探究打好基础 探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游刃有余地进行地理探究学习。探究方法训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地理探究过程的具体程序;二是让学生理解探究学习中常用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探究核心 探求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在思维过程中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和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的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源泉。而解决问题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前提的,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呢?首先要开展问题探究式的范例教学,以问题作为课题,将教学内容激活并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探讨空间,以利于学生从观察到模仿到实践。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提问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问”、“善问”的境界。现在,不少学生能提出很有创意的问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创造成功机会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性,因此,很适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活动形式为:小课题研究交流与点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辩论、绘制图表分析问题等。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建构知识、掌握方法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产生新的见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种科研能力的综合提高。 (五)借助多媒体优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探究效率 每一节课我们都优化组合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还都制作了演示文稿,同时插播视频和动画,将教学主要环节完整地展现出来,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探究效率。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对当前和未来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且学会学习的方法,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以激励的评价方式鼓励探究 评价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因此,我们把过程和结果作为同等重要的评价指标,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地理平时分由四部分构成:①新课前的小课题交流占20%。②课堂参与教学占40%,采用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积分制,再按比例打分。③练习册作业占15%,每一章评一次分,满分为5分
。④小测验占25%。 从学生的反馈可知,本课题实施后的成效已不仅仅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还使探究地理的过程成为师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过程。
|
|